《重生一九零二》免费阅读!

第九十二章 天涯海角(2/2)

作者:样样稀松

离工业基地五六里。”杜子钧指点着方向,做着介绍。“从两个多月的建设速度来看,已经是非常快了。当然,投入也很巨大。前前后后已经招募了两千多工人,总的花费超过了三十万。”

    “钱不是问题。关键是速度。”陈文强并不在意地笑了笑,笑容中隐含着一丝狠厉。

    打垮、杀怕了潮州土商,又轻易地灭掉了几个小的土商,陈文强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目标上海鸦*片商联合会。英国人梅勒、波斯人泰特、印度人达斯托和巴格达犹太人埃兹拉,是这个联合会的四大首脑。

    绑架勒索。把这四个家伙的手指、牙齿、耳朵、鼻子等物件一块块地送到他们的家人手里,直到他们把赚取的罪恶金钱吐出来为止。每人至少一百万,这是陈文强定下的价码,同时,也是他亲自制定的计划,从绑架、囚禁、送信、肢解、收钱……每一步他都认真筹划,并且实地勘查了囚禁地点,向龙兴堂的杀手团交代了行动细节。

    对于杀手团,陈文强是放心的。不仅是他们已经拥有的技能,更是他们的忠诚。而三心二意者早已经被剔除。陈文强通过探悉别人的心理得到的情报准确无误,帮规家法处置得也极严厉。龙兴堂的核心人物中,现在对陈文强是既敬且畏,绝对的服从。

    有时候,江湖义气还是很有益处的。陈文强时常感叹收服头脑简单、心思单纯的汉子容易,而有学识、有思想的人,却让他时时有无力之感。

    道路错了,迈得步子越大越急,偏离目标越远。而只要方向正确,那前进一步就接近一步。再从复兴会的发展来看。虽然还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应该没有人认为是缓慢。在充裕的资金扶持下,各地分会陆续建立,作为喉舌的报纸就已经有了五六家之多。与其他革命团体相比。就更能看出差距了。

    “建设速度能够保证,联络会党也很顺利。”杜子钧轻轻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,“只是我觉得这些江湖人物难堪大用。”

    “拉过来就用当然不行。”陈文强看了杜子钧一眼,微笑着问道:“说说你的看法,毕竟你与郑鸿名他们接触过。”

    “满脑子封建思想。组织散漫、良莠不齐、颇难驾驭。”杜子钧苦笑着说道:“还反清复明呢,根本不知道革命为何物?不过,口气倒挺大,说是只要饷械充足,他能召集‘三点会’数万之众,在全琼范围进行暴动。并且计划以澄迈、临高、儋州、感恩、昌化为西路,以琼山、文昌、乐会、万州、陵水、崖州为东路,把清军赶出琼州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,是自信,还是吹牛?”陈文强失笑道:“我看倒是贪图饷械,以大话惑人。”

    “咱们派出的人并不能在三点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,郑鸿名等首领接受咱们的人,可也防着他们。”杜子钧的不满之情溢于言表,“象你说的那样,他们确实是贪图饷械,不得不做出些姿态。”

    “你能看到这点,非常好。”陈文强不掩赞赏之意,停顿了一下,接着说道:“很多革命团体都患了急躁病,只要反清,便不管三七二十一,拉过来就用,全然不顾后果。会党不可靠,这是我之前便提到过的,但没有太大的说服力。你和其他同志在琼州与会党接触较多,切身体会也真实。写个报告上去,对总部重新考虑战略布署很有益处。”

    “那”杜子钧犹豫了一下,问道:“那在琼州已经铺开了这么大的摊子,如何收拾?”

    “靠我们自己的力量。”陈文强断然挥了下手,“借开发建设之名,运送大量的进步青年来此。哪怕是招募国内贫苦民众,再进行教育组织,我们也能拉起一支队伍,一支完全革命化、纪律严明、服从指挥的队伍。”

    “郑鸿名这条线要掐断吗?”杜子钧试探着问道:“他只知道复兴会,但并不知道你的身份,更不知道这里的产业是为复兴会服务的。”

    陈文强眯了眯眼睛,冷笑道:“不能依靠,那就利用。把咱们的人慢慢撤回来,饷械呢,给其一部分。有这么一股力量存在,咱们拥有武装岂不是更名正言顺?”

    “养贼自重?”杜子钧脱口而出,旋即讪讪一笑,“这话说得难听,应该是保境安民才对。”

    “一样的意思。”陈文强淡淡一笑,伸手指了指盖好的房子,“住宅区四周加上围墙,安全工作要做好。今晚来得及的话,就在这里开个会吧!”

    ……………

    上海。

    夜色沉静,灯光明亮,比历史上早了六年担任《民立报》主笔的宋教仁,正在埋头苦读。新打的书架上,几乎全是有关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书籍。

    而历史上,宋教仁开始公开地、有针对性地抨击时政和阐释他的政治观点,应当始自一九零五年,与现在的时间相差无几。当时的清政府正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筹备立宪,在不危及当权者统治权的前提下进行小心翼翼的改革。而宋教仁就已经看出,这些小脚女人似的改革与其说是向西方学习,不如说是清政府拿西方人的政治工具来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。所以,他认为“清廷立宪”是虚假的面纱,必定不会成功。

    而在随后的革命党和梁启超所代表的改良派的大论战中,宋教仁与章太炎一样,对论战保持相当距离且对立宪派人士保持尊重。

    单凭这份冷静和理智,宋教仁的思想和性格倒与陈文强非常相似,也就对陈文强所提出的理论,以及复兴会的革命方略,有着相当契合的理解和认同。

    而长沙起事的失败,又使宋教仁对会党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和顾虑,这与陈文强对会党不抱多大希望又很相近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逐渐顶替蔡元培成为复兴会会长的宋教仁,在不断地系统化学习西方政治理念的同时,正象陈文强所预期的的那样,与他的配合越来越默契。

    …………(未完待续。)
小说分类